《長城》使用英文的比例偏高,中國女將軍、軍師都是英語使用者,軍師劉德華感覺好像還集十八般武藝於一身,女將軍景甜喜歡高空彈跳很有魄力;麥特‧戴蒙彷若《鋼鐵人》那樣總是開掛,帶個指南針磁石都能用來打小怪。
畢竟我們也鮮少去認真對付爽片,用某種批判邏輯去對應商業爽片是無謂的發洩,頂多只能就刻板印象的複製隨口說上幾句建構說詞。長城倒也沒啥可說是建構的部分,因為連「長城」就算不是用萬里長城來擋,都不會影響劇情。
「The Great Wall」改成隨便一個要塞、城堡、碉堡,其實也都還是能體現機關的複雜性,長城的設計以及具現化的模樣只是讓全世界觀眾在想像中重新延伸想像力。加上天燈的熱氣球、牆上的大刀砍殺器、巨型投石機、霹靂炮之類的科技,活生生就像是在玩世紀帝國的感覺,拿這些來轟炸「饕餮」這古代神獸,把古世紀中國封神榜、山海經那些可以跟魔戒、哈利波特、魔獸世界、希臘神話比拚系譜複雜度的故事給挖出來玩,再用張導擅長的多色軍互別苗頭,最終來個誓殺大魔王保家衛國的橋段,Wi-Fi斷了線般地作結。
反倒是很遊戲化的劇情,絕對是在視覺、音效各方面都刺激著觀眾的身體,所以批評他劇情很糟是毫無意義的說詞,關鍵並非劇情,看災難片、動作片也不見得需要抽絲剝繭劇情Bug才稱得上是鐵粉,反而做了上述動作就成了黑粉了。
實際看了之後我又覺得不是那麼一回事,這片我看,是出自王家衛,只是不掛他的名,鏡頭語言、說故事模式都是墨鏡王。
把江湖規矩搬到酒吧、夜店罷了,擺渡人跟喬事王的距離就是解決你跟解決眾人的差別,但喬事王的解決眾人其實也是喬王本人跟兩派談條件,最終強者仍是喬王,一切就解決;擺渡人則是以自成一格的巧妙手法去處理每個需要到達彼岸的人,四階段解決一個人的煩惱,最終完成克服心魔的治療。
江湖的故事有時候就是很中二的,《一代宗師》裡面的恩恩怨怨也都是溝通、面子上過不去的結果,沒有誰非得必然照誰的規矩去走才是正統,而是能在原有的架構底下維持與開創並立,最終達到某種平衡的互動才是勝者。否則就是殺來殺去,弄得屍橫遍野,打完各自收屍的中二江湖無規則散打遊戲而已。
《擺渡人》的故事也就是人們的影子,不是每個人都是活著就具有深奧的語彙能與他人互動,多半是抄來的,電影A抄一句、小說B抄一句,抄梗抄成性就變成梗王,把梗收集起來當作歷史記憶就可以拍一個青春電影了。我們不會特別嫌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得女孩!》、《我的少女時代》之類的電影,那嫌棄《擺渡人》也實在說不過去,金城武、梁朝偉,不就是以很中二的形象在大家腦海裡長成現在這模樣嗎?梁朝偉的香腸嘴招風耳、金城武的小混混,就是很多時刻我們的第一記憶。
那些追星、鐵粉們所癡迷的世界也就是這樣奇幻又虛無飄渺、鏡頭還帶著暈光,色調溫和的讓人感到懷舊,就像是記憶裡的褪色時光,《擺渡人》讓陳奕迅的十年也就像是KTV裡不散的回音般自然流露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