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洪水來臨前》看不見的「全球暖化」科學爭議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洪水來臨前》,畫面真的蠻美的,果然是動用福斯娛樂集團實力的國家地理頻道水準以上的高標。
   
當然就如同看完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大家只想到「全球暖化」會讓海平面上升低漥地的人會無家可歸,再來就是覺得製造溫室氣體很糟糕,應該要從「個人」開始節能減碳;台灣也有模仿作品叫做《正負2度c》同樣關注全球暖化,甚至還受到嚴凱泰、郭台銘等製造汙染的大企業老闆聯合讚賞,聽到就會覺得很好笑(是因為它們要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嗎?);因此《洪水來臨前》是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擔任聯合國和平大使期間的作品,更是擁有受到聯合國認可的全球影帝公信力,在片中訪問的都是歐巴馬、教宗、聯合國秘書長等重要領袖,當然還有站在科學爭議的全球暖化支持方科學家,這也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也不能說是聯合國跟美國到底怎麼樣,共和黨又如何反駁全球暖化的政治立場(傳統上較為保守的立場),這部片都會有效的對民主黨有加分作用,儘管民主黨參選人是希拉蕊也一樣。




片中呼籲「個人」可以做的是:少吃牛肉(以不同的方式消費),因畜牧業的碳排放量牛隻的打嗝製造大量溫室氣體甲烷、少買棕櫚油產品,因印尼為了生產棕櫚油砍伐大量的森林讓地球之肺熱帶雨林遭受破壞(當然印尼政府肯定是貪污腐敗的跟自由美國不同)。 倡議「企業」、「公民社會」可以做的是:汙染工廠有效管制、支持碳稅(而非提倡碳交易)、投資可再生能源、建造超級電池工廠(據說一百間就可以供應全球能源)、終結化石燃料補貼。而上述的行動要完成需要的就是「公民社會」:投票給對氣候議題有行動能力的議員、人民應該一同監督我們繳的稅用去哪。

針對石化產業攻擊當然是其來有自,因為長久以來就是石化產業在操作反全球暖化的議題,當然它們也找很多懷疑論者科學家背書,當然懷疑論者並非大惡,而本片的目的是在呼籲世界各國能夠有效認知到「全球暖化」造成的影響,也像是某種宣告「全球暖化」在政治上已經被認可為真實存在,而且是由人類活動所造成,但作為「全球暖化」科學爭議議題,長期以來就是有親政府、發展派的少數科學家,擁有龐大的資源可以進行「護航」論述,但相對的環保運動的立場又過於輕率地講成快速又急迫的危害,才使右翼跟自由派把環保人士都看成是「綠皮紅肉」的共產黨人溫床,環保人士提倡之餘常與科學家合作,但轉譯上的斷裂卻也沒有辦法清楚的說明議題的因果關係,到最後反倒容易成為護航派有效抹屎的工具。

作為親資反共的政府戰爭時期產業延伸的石化產業必須派出許多人制定計劃來成立一些「環保聯盟」,他們幫助石化產業免於單向的攻擊,聲稱全球暖化是一個稍嫌巨大的議題,目前科學界尚未有「共識」說這是由於人類活動所造成,甚至跟大財團的發展沒有因果關係,就算我們現在已經認知到全球暖化有危害,那麼應該從「個人」開始做起,只要少吃牛、少買一些產品(消費者運動)之類的就能達到「節能減碳拯救地球」。

然而真正要要改變全球暖化的話就要對這些生產製造大量暖化氣體的公司進行制裁,而這件事並非上述號召個人道德、公民一起團結搞消費者運動起來就能夠解決,在多起污染公害所造成的傷害當中,大公司藉由分拆公司、關閉公司來迴避賠償都是很常見的,著名的法本公司(I.G. Farben AG)拆解後變成AGFA、BASF、Bayer、Sanofi四家公司,另外以鐵氟龍造成工廠附近居民罹癌的美國杜邦公司在眼見即將打輸這起纏訟多年的公害法律訴訟時,居然就先把造成汙染的工廠切割出去,再將公司讓陶氏化學併購,杜邦兩個字神奇地消失在賠償方的位置上,被害者求償無門。

在石化產業方的科學家(通常是親美反共、右翼、自由派、懷疑論者)眼中「全球暖化能否讓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害的低地島國、大陸沿岸居民,控訴這些大公司的產生溫室氣體是導致他們無家可歸的唯一因素」就是很難的訴訟(當然目前也沒有這類訴訟產生),畢竟牽涉因素過多,連當前有辦法在多年科學研究之下完成因果關係連結的化學品公害訴訟都難已有立竿見影之效,具有「全球連動」巨觀層次的因果關係應是更難建立相關模型,才會塑造出這種「人類共業」的說詞浮濫在世界上多年,而且「個人節制」還是免於「全球暖化」唯一解決之道。

當前的科學輿論界當中因為這些看似「具有合法性」的石化產業在背後撐腰的科學聯盟存在,造成的結果就是人們以為只要「訴諸道德訴求希望大企業良心發現可以減少開採、生產」就好,而常忽略其中牽涉的巨額利益相關,聯合國、美國共同體基本上就是得在這些領域、產業獲得高利潤才得以維持當前的剝削系統,今天才會有由福斯集團監製、聯合國和平大使李奧納多擔任主要角色來拍攝此部紀錄片,最終只是讓世人「理解」全球暖化是必須要被認識的,但對於解決這些因大企業利益本質上追求利潤而必須前進、發展的路線沒有過多過多的質疑,反倒是又再次販賣了一個令人懷疑的議題,「全球暖化」。

放大「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等大致有「共識」的議題,有助於減少石化產業在其他方面「直接性造成破壞」議題的關注,像是開採礦物時的勞動權益、工廠內的工人汙染、廠址周遭的環境居民公害、永久污染場址等整治問題,我想這應該算是最新型的公關手法,畢竟藉著影片開始人們會纏鬥一些基礎的立場鬥爭,像是共和黨永遠說著一貫的「地球太冷,需要暖化」、「地球暖化本來就是自然的事情」,而另一方則像是民主黨高爾之類的「環保人士」訴說著全球暖化造成的危害、氣候變遷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都會各自擁戴科學家來做為背書,那此時兩邊都會訓斥對方的科學家是政治工具,觀戰的民眾也就非得站在某一方才能夠進入討論(類似於藍綠鬥爭,非綠即藍的白痴鬥爭法),大概就可以看見言詞能力欠佳的科學家特質帶來的危害,就是在轉譯上造成困難而使的觀點無法傳遞給一般民眾,能傳遞觀點的通常出於優秀的公關宣傳公司,他們經常受雇於「有錢的」企業。

不過在《洪水來臨前》片段被連續建構起來後,我想多數人感受到的都是「個人歸因的自我譴責」,覺得身為「地球公民」似乎做得還不夠多,還在製造碳足跡(像是李奧納多的美國人反省),然後覺得應該要讓更多「無知」的世人來看這部片,就能減輕自己的道德壓力,我想才是最大的危害,這鞏固了一般人完全無法涉入科學爭議的位置,也使得這些爭議全部停留在一種「父母」關懷孩子的論述(例如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像是片中提及「我無法想像我未來的孩子還能不能活在這片土地上」這種訴諸於父母的言說方式,好打動千千萬萬有孩子的父母親從關懷自己孩子的未來開始做起一些舉足無輕重的「個人愛地球行動」。

《販賣懷疑的人》作者之一的哈佛大學科學史學家Naomi Oreskes在研究1992年到2002年有關鍵字「全球氣候變遷」的論文中發現一件事,她原以為可以找到的「全球氣候變遷並非來自於溫室氣體排放的論文研究」,結果居然一無所獲,同意全球氣候變遷跟溫室氣體排放有關的論文反倒有928份,當她把這份研究結果發表出去時,卻開始收到一些恐嚇威脅信件,說她是共產黨,應該要被單位解雇才對。所以她又開始研究是誰在指控她,這才發現怵目驚心的真相,他們與攻擊其他領域科學家的人是同一夥人,才因此看出這是科學鬥爭。

如同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口中不斷叨唸的「共識」施政,從來也不是真正的共識,科學界從來無法真正達成百分之百的集體共識,只要有一方沒被說服爭議永遠持續下去,就算這些沒被說服的一方並非真正在做研究的科學家(只是掛著科學家身分的企業顧問),而政治領導人通常要把多數人反對的事情說成「還具有爭議」,然後少數利益方的立場說成「共識」,這就是利益妥協的產物(其實是順著財團利益而走的發展路線),這也就是為何以國為單位的減少溫室氣體的協定從來不真正產生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懷疑論者只要簡單的說,「噢!這才不是最終結果,還需要研究研究!」就可以打翻一群人研究多年的結果,如同法庭科學新證據使用原則「Daubert Standard」,反對方他們甚至不需要做任何研究就可以說出「這還需要研究研究!」直接推翻證據效力,跟行政院長林全很相似,把所有關於反應出台灣工時過長的結果,說成是有待商榷的,需要帶回去研究研究才能夠施行降工時政策的都是常見例子,只要把論證層次拉到低端鬥爭的場域當中就可以免於實證證據所帶來的影響,這當中還包含利用調查數據、民意調查結果去鞏固政策立場,儘管這些統計方法或是問卷方式都有問題,但偽裝起來就會讓普通人毫無能力看穿背後的政治權力運作,像是勞動部長(權威方)口中的一些數據說詞,往往輕易騙取民眾的認同,而且會說如果勞工要換取這七天假將會對社會造成嚴重傷害,還同時會妨礙台灣經濟的發展,卻沒說到底傷害了「什麼」、妨礙了「誰」的發展,當然,記者這種「需要正反意見」的「自以為是辯論裁判立場」通常都會信,然後把這些資訊傳遞給也信「媒體是公正」的閱聽人,就產生無限循環的對立辯論大賽。

最邪惡的地方就是片尾打著「一切由我們決定」,「自由選擇」的可能,讓「消費者來決定」的邏輯,跟當前把休假當成是你要選擇當公務人員還是勞工的「自由選擇」,要不去考上公務員以擁有更多假日,或去「有給七天假額外福利」的民間公司上班,而不是政府要在政策上制定給勞工更多休息的政策。

現實情況我們也都知道員工是毫無選擇的,只能在既有的工作環境當中妥協,而失去法令層級的保障無疑是使勞動者暴露在一對一的勞資鬥爭,如同暴露在汙染環境之下,毫無施展的可能性。在此類「自由選擇」的說詞當中他們會把「領低薪」、「全球暖化惡化」作為個人不夠努力下的「自主選擇」,聽起來頗為荒謬。

但現實政治的爭論場域與科學爭論場域一直是不斷重疊的過程,我們可以藉由《洪水來臨前》看見全球暖化議題的教育訴求在「看起來好像讓地球變得很糟」的實現,也可以在其對立面如「繁榮美國人協會」的文宣當中看到承認全球暖化等同於要打擊自由市場、高賦稅的口號,雙方都在尋求更多人的支持,也就讓原本的研究結果逐漸變成公關與宣傳的操作鬥爭,大家都可以拿著同樣的資料與數據卻解讀出不同的結果。與目前「砍七天假」的民進黨政府財團與廣大人民勞工的鬥爭很類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