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勞工運動文選一:勞工運動與政治參與

要戰鬥不要投降-工運是工人的政治事業
工運社會化的一些思考一工運不只是經濟鬥爭而已


工人參政的經驗檢討一專訪方來進
顧玉玲採訪整理1993


1992,立法院取消職業團體立委名額之後,「勞工立委」就正式在國會絕跡了--雖然之前也沒有眞正站在勞工立場發言的立委,但至少,以「勞工」身分參選,多少還需要面對工人選民的壓力,不能做得太過火。前年增額立委選舉,民進黨超級大勝利,一下子要到11席不分區立委,而其中排名第十的,則是出身自主工會、台南國際紡織常務理事方來進。方來進出身基層工會,作風、色彩鮮明,是不折不扣的「工人立委」,但不可諱言的是,他當上立委並不是靠工人參選的力量,而是依賴民進黨不分區的席次保送上台。


在選舉與工運之間,方來進以兩年立委的經驗,坦言不諱。



:這幾年的選舉,紛紛有工人出來參選,以你的經驗,如何評估現階段的「工人參選」?
:依目前台灣勞工的力量,要進入國會,靠自己出來選,幾乎是不可能,若要取得政治的發言位置,只能依附政黨的「不分區立委席次」,而現有的工黨、勞動黨尚未能形成氣候,只好投向民進黨了,可是,民進黨內部現在愈來愈清楚是派系壟
斷資源,像我這樣堅持工人立場的,當然很難在內部生存,早期我還歸屬於新潮流旗幟下,但後來我太堅持工人立場,新潮流也不敢要我了,去年就內部作成決議,把我請出去了。


問:照你這麼說,不聽話、不依附派系的立委,在政黨模式已逐漸確立的立法院,又如何爭取發言空間、發揮作用呢?
答:要進行改造,只有一個工人立委單打獨鬥,也很難突破。遇上與工人相關的議題,民進黨多數立委是看情況,利益未受損失也就表表態無妨,一旦事涉階級利益衝突,他們就閃開不來開會,造成流會。立法院的專案審查幾乎全是財團的天下!


除非是我們有一萬、二萬個工人一起加入民進黨,以黨員實力爭到二、三席不分區立委,勞工議題才有可能在黨內突顯。這實在是工人力量不夠大的時候,借力使力的權宜之計。


問:其實在民進黨内部早就有許多出身工人的黨工了,勞工意識不夠清楚的狀況下,多幾個工人00入也有可能只是增加「黨員」罷了,未炒能增00工人議題在黨内的談判籌但在既然在民進黨内部發展這麼困難,你認為,工人藉由選舉參政,還有其他的出路嗎?

答:在民進黨,婦女還有保障名額,勞工若沒有黨員力量,根本不可能出線。就我個人來說,下一屆是不可能擠上不分區代表了。若要回地方出來選,還是要爭取黨內提名,可是沒有勞工黨員、沒有派系,根本不可能被提名。而不依附民進黨,選
舉的高經費又不是勞工可以負擔的。現實上,以台南縣來說產業工會有限,大多數的工廠都是三十人以下不能組工會的那種,工人眞要出來選,還早得很!明年若沒有增加足夠的工人黨員,我再評估看看,選不上就不選了,回去好好經營基層
搞好工運。

基層紮根還是最重要的,明年全民健保實施下去,一定引爆多數工人的反彈,我們正好趁勢把議題炒熱,最好是靠各區域勞工的串聯,推派工人自己出來選,未來立委選舉採二票制,我們可組「勞工聯盟政團」,爭取足夠的選票,取得工人的不分
區立委席次。


在政治上,勞工若不能取得資源,根本沒有力量!


問:既然民進黨這麼不可期待,加入它「借」得的這個「力」,會不會反而製造了「民進黨也照顧勞工」的假象,更模糊了民進黨的階級屬性,這麼一來,你所期待的「勞工聯盟」不是更不容易出來了嗎?
答:勞工要認份,在民進黨內工人就是不成氣候,過去也沒拜託他們什麼,不過是互相利用。我在民進黨內部,他們有時候接到勞工的案例,不敢處理,借丟過來我這邊,正好提供我們更多組織工人的機會。以前沒有公職,就自己搞,現在資源比
較多,更有利於組織。至於會不會被記到民進黨的帳上面,這倒不用擔心,我們是組織兼勞教,不會被誤解。等勞工力量壯大一點,就會跳出民進黨這個包袱。




※本文原刊載於1993927日的「台灣工運」第二期,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出版


一場階級認同運動的選戰:勞工參與地方選舉的意義
沉潛與再戰曾茂興敗選總檢討

沉潛與再戰:曾茂興敗選總檢討 
 全國產業總工會宣傳部主任    林宗弘 

 「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以後關廠失業勞工,請你們自求多福......」這是工運老將曾茂興在落選時悲憤的感言。十二月一日晚間七時許,曾茂興在位於桃園縣八德市中華路上的競選總部宣布敗選,許多桃園工運界的支持者當場熱淚盈框,社運界關心此次選戰的朋友則多半感到不勝唏噓。 

然而,此次敗選對筆者這個初次協助立委選舉的新手而言,卻是扎扎實實地上了一堂台灣民主課程。老實說,過往工運人士並沒有「認真」打過這麼大規模的區域選戰,從基層組織運作到宣傳戰,工運界其實才第一次有這種操兵的機會,儘管結果令人不甚滿意,選舉經驗的累積仍然彌足珍貴。 

曾茂興此次投入整個選戰的過程,策略的選擇與活動的幕前幕後,各位可以期待公共電視劉俊宏導演的紀錄片,在此就不詳述,僅就敗選的原因作檢討。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的觀察,希望對此次曾茂興參與立委選舉中,影響成敗的關鍵因素做出較為精確的分析,並作為未來工運界持續推動政治參與的參考。 

    筆者認為,此次敗選因素有四,第一是候選人地方經營不夠深入,第二是北桃園工會組織崩盤,第三是文宣廣度不足,無法吸引中間游離選民,第四是政黨機器透過配票成功地夾殺無黨籍候選人。以下分別說明。 

候選人是選戰成敗第一要素 

誠如長期經營選舉公關公司的吳祥輝,在他有關選舉的著作中所言,候選人本身是選戰成敗最重要的因素。 

曾茂興選舉落敗,關鍵因素仍然以候選人的組織經營為核心。以台灣現在的中選區制度來分析,選民對候選人的個人認同與政黨認同一樣舉足輕重,選區服務所建立的施恩回報體系(包括買票在內)仍然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即便是台北市的媒體政治明星,大部分也必須做好選民拜訪與選區服務的工作。 工運界儘管經常瞧不起政治人物,我們還是要低頭向這些政客學習。讓我舉幾個例子。現任台南縣長蘇煥智在十年前第一次選立委時,有長達一年半的時間是晚上十二點鐘以後到家,期間都是在拜訪樁腳與選民、或者上電台節目等等。此次屏東縣當選的民進黨籍新人林育生,為了挖本來屬於同黨曹啟鴻的大樁腳,可以在半年內跑到這個樁腳家裡拜訪一、二十次。至於一般的村里長、鄉鎮市長,親自拜訪尋求支持,更深入一點,針對特定支持地區挨家挨戶掃街拜票,對任何投身選戰的新人來說,都是應該的。 

候選人投入地方經營的深度不夠、層面不廣,是選戰一大致命傷。從筆者私下取得的民調資料,顯示八月份曾茂興的支持率與知名度都排在二十幾名,到十月中仍落於第十八名,曾茂興的地方經營較弱,僅桃園縣產總籌備會與桃園縣義務輔佐人協會及十幾個關廠員工自救會有長期參與,所能掌握的選民名冊始終未能突破五千人,到選戰末期,整個組織都由工會幹部支撐,無法掌握地方選戰情報與敵對陣營的組織動態。 

北桃園工會鐵票嚴重流失 

深入討論組織戰的運作,北桃園工會組織系統全線崩潰,連勞工基本票源都嚴重流失,是敗選的第二大因素。 

容筆者簡單介紹桃園縣工會的狀況,首先,桃園縣的產業工會有一百七十餘個,是台灣產業工會數目最多的地區,產業工會會員數有六萬六千人,每間廠場工會平均兩、三百人,但是大部分仍然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勞工意識薄弱,而且桃園縣總工會長期接受國民黨籍地方政治人物餵養。 

在曾茂興前往拜會時,許多總工會的幹部都擺明要「好處」,實際上,這些閹雞工會的幹部根本無法影響會員的投票傾向,就算拿到好處,選票也未必開得出來。最後,曾茂興只有透過工業區上下班時間去拜票。地方總工會生態糜爛,而桃園縣產業總工會組織工作又遲遲未能完成,工會經營與勞工教育也不深入,在六萬多工會會員中,曾茂興所能接觸到的層面不足三分之一。 

即便如此,南桃園的選情仍然比北桃園樂觀許多。舉例來說,在楊梅地區,曾茂興得到 2634 票,是所有候選人中的第七名,中壢開出 3940 票、平鎮開出 2799票,名次都在平均之上,相對的,全桃園最大票倉桃園市只開出 2479 票,排名第16,八德市比起上次選舉也無進步,北桃園組織可說已在選前崩盤。 

為何北桃園選情會這麼不理想?首先,曾茂興此次選戰中頗為重視客家議題,正對南桃園客家勞工的胃口,其次,北桃園大工廠多屬總工會的勢力,工會組織多由朱鳳芝掌握。最後,相對於南桃園組織工作者的認真經營,北桃園與海線組織確實較弱。 

文宣戰的侷限性 

此次選戰中第三個敗筆,在於文宣的廣度不足。社運界炒作新聞與製作文宣的能力,絕對不會輸給地方政治人物。曾茂興在選舉期間,成為媒體寵兒,是桃園地區媒體曝光率最高的立委候選人之一,但由於文宣戰的主軸環繞在失業問題上,與泛綠、泛藍軍炒作國家認同問題與爭取國會領導權的主軸格格不入,無法吸引對勞工階級認同感薄弱的中間選民。 

這次選戰的另一個教訓即是:組織經營脆弱,文宣戰是難以挽救頹勢的。以北桃園來說,由於組織無法順利發揮耳語宣傳的效果,選戰末期各黨謠言四起,攻擊曾茂興的重點有三:第一是嫌棄候選人學歷太低,草莽性格重;第二是攻擊無黨籍進入立法院孤立無援、就算想修改勞動法令也無能為力;第三是抹黑曾茂興,把工運界講成是導致經濟不景氣的主要原因。 面對這些說法,曾茂興競選總部根本無力透過支持者耳語掃毒,只能以溫馨悲情的告急文宣來應對,希望能打出北桃園的同情票,事後再次證實夾報文宣「散彈打鳥」的效果,十分有限。相對地,組織健全的南桃園地區,謠言的殺傷力就沒有北桃園嚴重。總之,文宣品僅僅是組織的觸媒。 

政黨配票夾殺無黨籍候選人 

最後,政黨配票機器的成功運作,導致無黨籍候選人被夾殺出局,是敗選的第四大因素。舉曾茂興的文宣為例,從桃園縣此次立委選戰中殺傷力最強的一波海報「懶惰立委大曝光」來看,筆者的企圖原來是希望把排名較為落後的現任立委擠下來,同時使選票轉移到曾茂興身上。前者運作的十分成功,被點名的懶惰立委包括國民黨籍的吳克清,與民進黨籍的許鍾碧霞都中箭落馬,高票落選,呂新民也被攻到吊車尾,但是選票並沒有轉移到曾茂興身上,反而是國民黨籍的楊麗環、張昌財,以及民進黨籍的李鎮楠、郭榮宗四個新人,由於選民最後一刻選擇在同黨中配票,而得以當選。 

政黨機器配票令在此次選舉中的「優秀」表現,不但在全台灣奏效,也顯示出桃園縣非組織派系控制的的游離選民,在立委選舉上,是以政黨認同與國家認同作為投票的參考指標,曾茂興雖然把表現不佳的懶惰立委轟下臺,得利的卻是由政黨提名、具有一定地方經營實力的新人。 

除了競選經費略少之外,曾茂興的文宣與活動並不輸給其他當選的立委,追根究底,候選人的長期組織經營與個人身段,仍然是關鍵。以北桃園組織崩盤的現象來說,如果候選人本身勤於經營,就算組織人員未盡全力,選票也不至於大幅流失;如果候選人本身認真經營社區組織與環保議題,則與中間選民的接觸機會及文宣的議題層面必能拓寬,工會幹部突破政黨包圍並非不可能。  

組織經營知多少? 

為了證明這一點,筆者提出一個長期投入地方組織、經營出特色、不靠買票就當選的案例。筆者在選後特地拜訪了屏東縣立委曹啟鴻的選戰幕僚,希望能從其他政治人物的勝選經驗中得到一些啟示。 

曹啟鴻的文宣幕僚楊弘任,曾談起這麼一個笑話。曹啟鴻過去三年在國會期間,經常上午開會,下午就坐飛機回屏東參與社區工作。去年年底蓮霧節期間,楊宏任與文宣美工人員開車經過東港溪堤岸,看到社區民眾在堤防邊整理社區認養的花草。 

「曹老師會不會剛好在這裡?」 

「他常常一下飛機趕回林邊就到河堤邊來,你看前方戴斗笠穿汗衫、蹲著拔草那位,搞不好就是曹老師!」楊宏任本來是開玩笑說著,車子經過,那個歐吉桑一站起來,正巧就是立委曹啟鴻!一個小故事,或許可以凸顯地方組織經營的意義。 

    與曾茂興相同,曹啟鴻長期投身於黨外運動與社會運動,而且在參與政治過程中,並不熱衷於一般選民服務、不跑紅白帖,也未曾有任何買票傳聞,這種地方政治人物並不常見。曹啟鴻的組織基礎,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長期的政治參與,其二是社區組織的深入經營。 

    長期的政治參與,是了解地方政治與利益運作的不二法門,如果有政治新人想參選,最好是由縣市議員層次開始,透過基層選舉一步一步建立政治組織與社會網絡。曾茂興的工運資歷或許很深,但地方政治上的經歷卻完全沒累積,直接投入大選區的立委選舉,風險非常高。以曹啟鴻來說,他在 1989 年參加縣議員選舉失敗,透過 1990 年國代選舉與 1994 年省議員選舉的歷練之後,才在 1998 年投入立委選舉。蘇煥智 1991 年參選國代也落選,實際上,民進黨內非傳統地方派系出身的政治人物,不少人第一次參選都落選,第二次才選上。 

    所謂的深入社區經營,並不一定是請客吃飯、買票包養的方式來對待地方樁腳;以曹啟鴻來說,他長期參與民主促進會與東港溪保育協會,這些幹部有地方上的頭人與知識份子,具有環保與社區營造的理念,並且熱中於政治事務。林邊鄉的社區營造,就是由這群黨外時期起參與民主運動的幹部為主,而推動成功的。 

例如林邊鄉的荒廢私有地,原來是臭水窪,經過曹啟鴻與民主促進會幹部親自捲起褲腳下去整理,成為美麗的蓮花池與涼亭,素材來自廢棄電線桿與建材。在完成之前,許多附近的民眾都以嘲笑的態度來面對,「你們吃飽太閒喔,來幫我整理後院好了。是要做給人家稱讚的嗎?」在他們清理臭水垃圾時,換來許多嘲諷,成功之後社區居民卻更加佩服。透過成功的案例,以及曹啟鴻本人長期的理念宣揚,有不少鄉鎮長或村里長,就此成為曹啟鴻重要的地方樁腳。 

    進入選舉期間,平時的長期經營就會顯現效果,地方上的活動與主要的拜票據點都能掌握,這顯示在候選人的行程、政見說明會與掃街拜票的次數上,敵對陣營的情報也能透過樁腳與支持者得到回饋,而能夠迅速反擊。 

曾茂興與曹啟鴻陣營選戰活動的比較,詳見下表: 




勞工參政還有希望嗎? 

投身政治,要錢也要人,以這次曾茂興的選戰來看,全國性工會的募款支持,是可能勉強籌出三、四百萬經費來打立委選戰,工運界倒也不乏以匱乏的資源,辦出成功活動、做出成功文宣品的人才,選戰組織更透過這次選舉得到操作的機會。選戰的人力與金錢兩項條件勉強及格,勞工參政缺的是下一個主角。 

筆者認為社運人士或工會幹部參政絕非不可能,問題在於個人如何深入地方經營,又如何長期參與建立更多的社區或工會團體,對勞工階級來說,一面投入地方政治,一面處理勞資問題,必然會使個人與家庭生活付出高昂的代價,犧牲絕對超過一般政治人物,因為別人能買票、包工程,工會幹部只能在組織經營上下苦功,這是未來任何一位工運同志參選,都要有的覺悟。 

其次,工會幹部在工會中或許可以擺高姿態、呼風喚雨,但是面對選民時就不能有架子,個人的心態必須有重大的調整。最後,目前大概很少在單一選區內,透過具備高度認同的勞工選民,讓工會幹部光靠勞工選票當選。因此,有志參政者必須參與地方社區組織與環保團體、婦女團體的運作,這對工會幹部來說,同樣是一個擴大視野與學習新知的機會。 

這絕對不是說,工會本身的經營不如社區或地方樁腳的拜會,而是告訴我們,許多工會幹部對本身所屬工會與勞工團體的經營,還比不上地方政治人物在地方社區上的耕耘,而使得選票停留在幹部的層級,工會基層會員對自己的領導人都不見得有足夠的認同。從曾茂興的經驗來看,掌握縣內勞工選民,至少可以得到兩萬票上下的基本實力,工會深耕與勞工教育,仍然是工會幹部參政的基礎。從這個鐵票的水準向上提昇,擴大社會參與,就有勝選的可能。 

以這次桃園縣敗選的經驗來說,如果未來有工會幹部肯努力促成桃園縣產業總工會成立,使其正常運作,同時延續勞工義務輔佐人協會的勞工服務,並花三年時間參與地方社區與客家文化社團的經營,曾茂興所獲得的一萬八千多票,就不會只是曇花一現,而將成為下一個勞工領袖的選戰基礎。 

如果歷史重新來過...... 

    讓我們假設今年的選戰重新來過,在桃園縣或高雄市有另一位勞工領袖「Z」參選,他要如何取得勝利呢?筆者以為,這位「Z」先生或女士可以這麼做: 

    一、「Z」的心態必須調整,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呼風喚雨的工會頭頭,而是一個
政治新人,腰桿彎得下,勤記人名勤握手,有耐心地處理選民的抱怨。 

二、「Z」必須取得家庭與工會同志的強烈認同,首先,家人必須忍受「Z」長達兩、三年早出晚歸的拜訪行程,以及隨時必須處理選民服務的生活情況,而工會同志必須能接受「Z」的工作重心移轉、甚至多數願意協助選戰工作。 

三、「Z」應該積極經營工會與勞工關廠自救會,妥善處理勞資爭議,有意識地整理、累積工會會員名冊、定期拜會工會幹部與自救會領導人提供協助,以掌握選區內的勞工鐵票,形成上萬人的名冊作為組織基盤。 

四、「Z」應該先在立委選前,參與前一屆的縣議員或市議員選舉,無論輸贏,都可以把這次選戰累積的人脈、情報與經驗,當作長期經營的基礎。透過這種機會,把選區內可能認同自己理念的地方樁腳、新聞記者找出來,未來將成為長期參政的幕僚或支持者。 

五、「Z」必須提早投身於選區內的各種公共事務,特別像社區營造、環境保護組織或教師會等,與工會立場並無衝突,長期參與奉獻才能得到這些組織幹部的認同。地方上如果有兩到三個活躍的民間團體支持,選戰會十分順利。 

六、「Z」有機會應該參加全產總、各種公職或政府的委員會,例如地方上勞工局的某些諮詢委員、勞保監理委員、勞委會各種專門委員等等,收集並學習各種資訊,了解公部門的預算、法令與行政程序,也要搞清楚國會議員的職權,把議事運作的基本功課做好。 

七、「Z」在選前至少一年,就應該公開參選之意,並展開工會、自救會與地方村里長的拜訪行程,就算吃閉門羹也要放下身段三顧茅廬,以誠懇的態度親自登門拜會,就算對方不支持,也可以減少敵意。 

八、「Z」的募款工作必須及早開始,從選前半年以前開始籌畫選舉財務,利用五一勞動節等機會,不要花錢之後才募款,胡亂投資,最後捉襟見肘。來自全國勞工或社會各界的捐助,更應該開誠佈公,讓財務狀況透明化。 

九、「Z」的問政說明會應該選前五個月就開始,可以考慮使用各種媒體,例如影片、電腦簡報系統,到選前兩個月再選擇某些區域作重點加強。政見就算沒什麼人來聽,也要認真講完,因為聽政見的少數人才可能是真正的支持者,避免由主要幹部或工作人員重複動員。 

十、「Z」的競選團隊必須以地方重量級人物為主,決策核心要明確,候選人必須尊重決策小組與幕僚的意見、跑行程比幕僚更拼命,且適時給予幕僚關心與生活照顧。執行總幹事必須以誠懇的態度處理人事糾紛,避免事態擴大。 

以上十點只是候選人與競選團隊的基本條件,不過筆者相信,讓歷史重新來過,盡力做好其中七、八個重點,或許這次選舉的結果,不會叫我們如此嚥氣。 

選後新政局下的勞工運動 

此次選戰之後,台灣的政治版圖重劃,當然會牽動各項勞工法令的修改,並且影響未來勞工參政的機會。首先,民進黨成為國會最大黨,國安聯盟的籌組無論成功與否,執政黨的權力基礎都會較為穩固,陳水扁總統也再次宣示,將會積極推動經發會共識。 

引發工運界議論的經發會就業組共識,目前已經逐漸落實到法令設計層面,除了勞動三法爭議較小,勞退金制度改革究竟走向如何,相信將成為未來幾個月中爭議的重心,然而工運界直接在國會推動立法工作的可能性,隨著曾茂興的落選而降低。國會大換血,新科立委對勞工議題並不熟悉,黨團協商將主導勞工法令最後的結果,透過國會遊說工作及抗爭施壓來爭取對勞工較為有利的重點條文,相形重要,這應該是全產總未來半年內的重點工作。 

其次,本文僅能以現狀作為勞工參政討論的基礎。但是選舉制度的改變,已經成為熱門的話題。單一選區兩票制的設計與立委席次減少,都將會使台灣政治發展出新面貌。兩票制與不分區立委比例的擴大,將會有利於左翼小黨的生存,也會增加全國性大工會領袖,投身現存政黨擔任不分區國會議員的機會。但是立委席次的減少,卻會提高當選門檻,使勞工在區域參選的難度更高。 

勞工法令修改與國會改革,是未來勞工運動近期內應該關注的重點,勞工參政則是一條艱苦的歷史長路。希望讀者跟我一樣,不要把這次曾茂興選戰的挫敗當作勞工或者社運人士參政的障礙物,而是未來成功的墊腳石。 

這場選戰中要感謝的朋友太多,很不幸筆者一直無法協助曾茂興先生發表落選感言,只能在此代曾茂興競選總部,向所有默默關心這次選戰、積極付出的各位工會幹部、社運組織者與學界前輩,說聲謝謝!對於我們辜負各位的期望,犯下許多錯誤、浪費掉許多資源,說聲抱歉!或許沒有下次,或許下次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工會與政治互動經驗的回顧與展望/蔡連行
「做神的轉去廟、做鬼的轉去墓仔埔」應該高度肯定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
新中間路線?  台灣社會運動與政黨政治─一個工會組織工作者的觀察/林明賢


泛藍?泛綠? 自主工運  何時找到自己的顏色/邱毓斌

日前台鐵工會爲了與高鐵共構的問題進行了著的電信工會改選,理事長重回基層勞工的台電及全國產業總工會等重要的自主工會據點都將在今年進行改選。一時之間,隨著總統大選的逼近,媒體與各政黨開始仔細點閱這些工會領導人的政治身世,好能將之定位在泛藍泛綠政治座標之中。然而,這種藍綠二分的政治思維,並無助於健全的工會體質的出現。

在威權時期,社會運動與反對黨存在著一種結構上的親近性,因爲彼此間存有一共同目標:除去政治上的壓迫。但隨著政黨輪替與重組,這些政治上的結盟,雖未全然消失,但顯然不再具有進步性意義,特別是各政黨在左右光譜上差異並不定工手中,另外像石的對於勞工來說,支持哪個黨並無助於其社會經濟地位的提。於是,我們看到許多自主工會開始在立委選舉中支持跨黨個別候選人。不過一個相對衰弱的民間社會部門,在的選舉中,最終還是被迫要被定位在藍綠的二分光譜
中。至於像爲什麼綠,爲什麼藍?或者藍綠之外存在著什麼可能的顏色之類的問題,恐怕沒有什麼人關心如何自主壯大而得以走出這種標籤化的困局呢?恐怕還是要從工會運動本身開始反省
首先,工會必須去擴大內部民主。長久以來,工會法規定工會選舉是由會員選代表,代表選理事,理事選常務理事,最後由幾名常務理事互選理事長。這種間接選 工爭議權舉方式造成了派系惡鬥,更造成了工會領導與會員之間的脫節。不過,部分工會已不分權利思考到這些侷限而有所突
破,如中鋼與漢翔工會的理事長改由會員直選,高市產總五月的改選將改由四萬名●委避免被抹上顏色,工會得進行自我改造來找到自己的顏色.


會員直接票選,全產總理事長也將改由會員代表直選南非、南韓、巴西等國的工運腳步要慢,但是我們樂意雖然比主工會開始挑戰衝撞這些威權時代制度遺産。到自、擴大工會的社會支持基礎。就這次台鐵抗爭來說會保障員工工作權不致因高鐵營運而受到傷害,本是義。比較可惜的是,從媒體上我們看不到鐵路工會與社會話。民眾期待的是優良的鐵路運輸服務,工會或許可以力氣去說明,現行規劃中的高鐵與台鐵對於全國鐵路服務的傷害在哪裡。自去年底起,英國消防隊員工會要求調薪四成並展開幾波的罷工,即便朝野政黨罵聲不斷,社會上仍有超過半數
的民意支持消防隊員,原因在於工會成功地說服民眾:消防隊員不合理的待遇會影響到社區的公共服務。特別是台灣公營事業員工長期被污名化的情況下,如何把自己轉化成公共服務品
質的守衛者,而不至把自身與社會對立起來,值得公營事業工會深思。至於像外界對工會的角色仍存有諸多誤解與陌生,都有待自主工會提出一套更完整的社會圖像來與社會對話。

第三、突破產/職二元的工會型態。相對於職業工會主要扮花更多!演保險代理人的角色,這十幾年來衝撞勞資體制的力量大多來自產業工會,也就是以公司或者廠場爲範圍的工會。然而,這
種工會型態容易造成受薪勞動者的內部區隔,無論歐三世界國家工運早已揚棄以公司爲主的組織型態,


的例子是南非總工會COSATU在八零年代成立當時就喊出:-4亍業--工會」的組織策略。然在台灣的自主工運,除了銀行員聯合會、倉儲運輸業聯合會、大傳聯以及近年亟思轉塑的全國教師會等少數例子之外,少見積極的行業別工會出現。工會應該很清楚,中華電/遠傳,台鐵/高鐵,或民視/東森之間的競爭,不代表這些員工就該彼此爲敵,我們的建議是,像電信工會、中鋼工會或者石油工會等大工會,或應開始協助民營電信從業人員、鋼鐵業勞工以及民營石油從業員工籌組工會,並且進一步組成聯合會,在當前職業工會仍難擺脫勞保工會的情況下,這種由現在的大型企業工會帶頭,母雞帶小雞的方式或是一個可以考慮的做法

最後,現行工會法的規定讓失業者根本無從受到工會的保護。日增的失業人口多集中在傳統製造業,各縣市產總的力量不斷流失,這對自主工會運動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創造就業機會是政府該負的擔子,但組織失業者則是工會要扛的責任。對此,各縣市產總或許可以作爲一個窗口,如高雄市產總於去年修改章程,失業勞工得以成爲會員,並且可以受到產總所舉辦各項訓練與就業的協助。雖然只是開端,但顯然自主工會界需要的是這種創新的做法。法國工會近年來無力組織龐大的失右翼法西斯興起,其極端排外、敵視移民與少數民冶口號,極易吸引生活困頓的失業勞工。我們不希望看人口,當到台灣社會出現此般情景,對此,工會必須負起這極爲吃重的責任,不過呢,這也同時是工會壯大的一個契機不想老是落入被人綠藍二分的局面,背後其實是代表著工會運動要更積極地建立起主體性。然而,無論是從對內結構或者向外對話來看,顯然自主工會運動仍多受制於威權時代遺留下來的體制遺產。我們期待看到工會於市民社會中扮演一個活躍
的角色,現有的幾個改革開端值得我們注意,這比關注誰上次誰站的台,明年誰要染什麼色要來得有意義多了

※本文另一個較爲簡短的版本曾刊登於2003年3月4日中國時報論壇版。


重回體制外改革
簡錫(土皆)

在大選前夕,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弱勢團體籌組泛紫聯盟,這一擊,是社運團體認清
依附政治勢力的虛幻;唯有弱勢相依,重回街頭,才能找到深化公平正義的力量。
包括勞工、農民、殘障、婦女等弱勢團體已憬悟,從國民黨到民進黨,皆為一丘之
貉,執政是以資本主義「競爭」價值觀做決策思考,並沒有扶持弱勢族群的公平正
義思維。

新潮流當年以「體制外改革」的口號,揭開了台灣社會運動的發展潮流,許多的社
運團體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台灣的政治民主化運動也因這股力量的參與,完成
了解除黨禁、報禁、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等任務,一直到政黨輪替。體制外改
革的社會運動,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中,在在都象徵著台灣社會強大的活力泉源。

阿扁今天所以能執政,那是收割台灣民主運動所激發的民間力量,其中,是弱勢族
群哀哀無告所累積的痛苦呼聲。然而政黨輪替後,民進黨卻背棄對弱勢人民的承諾
。而包括民進黨內以社運起家的新潮流系,派系大老都自言要扮演「保皇黨」鞏固
政權;新潮流的奪權策略是改走議會路線,派系內年輕人汲汲卡位,從部會到議會
到處安插系內人馬;原本從社運起家的新潮流如今已和社會改革力量斷層,甚至在
施政決策做出脫離工農階級利益的冷血作風。

台灣俗諺說:「喫果子拜樹頭」;今天我想問,民進黨如果失去廣大人民的支持,
失去社會改革的活水,那民進黨到底和國民黨有何不同?弱勢族群又為何要支持民
進黨?權力使人腐化,不僅是阿扁,連新潮流也腐蝕了創黨理想。

因為從體制內苦口婆心的說服或期待是沒有用的,受到權力腐蝕的既得利益者絕對
會阻擋改革的力量。我想林義雄先生會選擇以體制外的改革方式,透過千里苦行的
群眾運動來推動核四公投,也是跟我一樣的想法。社運團體盲目的支持、跟隨政黨
的腳步,只會讓政黨更為墮落。

一個黨內原本具有理想的朋友曾經對我說,「執政黨或許知道自己很爛,但是只要
比對手不爛,選民就非得支持我不可」,我對於朋友的心態十分訝異,那天晚上我
輾轉難眠,腦中不斷的思索著這句話,心中也一直想著,過去那個具有崇高理想的
民進黨到哪去了?我曾身為新潮流系政協,但是因為對黨的失望、痛心,我面臨割
袍斷義的抉擇,和過去同志漸行漸遠。

民進黨菁英對所謂「新中間路線」的理念不懂,也毫無信念。難怪會以為要維持民
主國家的發展,就必須崇尚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價值,無怪乎勞工行政主管會說出
「沒有工作就沒有所得」(No Work, No Pay)的概念,鼓吹勞動條件彈性化,將勞
動視為商品。行政院長也開始推動「使用者付費,減少浪費」的觀念,例如,健保
雙漲的政策就是在這樣的概念下做出的決策,同時再度加重了中下階級人民的負擔
。更難怪連阿扁總統都會說出教育是投資是理財,這種無知,不察民間疾苦的話語。

再以國民年金的政策為例,自一九九○年以來,全世界已經有一百四十六個國家有
國民年金制度的設計。但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卻以國民年金會造成民眾依
賴,會拖垮國家財政的理由而漠視這基本社會安全網的建立,而在所有的工業開發
國家中,也就只有台灣沒有國民年金的福利制度。

過去阿扁曾經提出所謂「新中間的第三條路」,但阿扁的新中間路線卻並非是英國
社會民主的新中間路線,而是用來處理兩岸統獨問題的政治新中間。民進黨執政後
不斷在統獨議題打轉,過度以意識型態治國,一個掌舵者無法帶給國家確切方向,
人民不知道未來希望到底在哪裡,這正是當前台灣社會失去活力、陷於焦慮的主因

深入探討,民進黨所以失去理想性,是源自民進黨的務實性格,一切唯選票考量。
因為社會改革是一條長遠辛苦的道路,實現公平正義原則既辛苦,又對於眼前大選
缺乏立即效益,因此民進黨改走短線操作,以技術性取得政權為首要目標。曾有黨
內的幹部對我說,違背了勞工與社福團體的期望或許會流失掉這部分人的選票,但
因為目前的執政優勢,民進黨可以爭取到企業與中間選民的認同,在得失計算之間
,情況仍有利於民進黨。

所以,我們提醒有改革熱忱的社運團體必須認清現實的民進黨,才能避免對過度期
待下的幻滅。民進黨的治國路線,是以建立一個獨立的台灣國為最終目標,對於左
、右的意識型態的中心思想可說毫無共識,甚至可說一無所知。所以政黨之間是以
「統、獨」作為區隔,也難怪在選舉時會以操作族群議題為競選策略,以分化族群
和諧作為獲取選票的手段。

在政黨輪替之後,一連串的政治亂象,政黨之間的惡鬥,社運團體對國民黨已經沒
有期待,但對民進黨執政後的作為又感到失望,失業、財富縮水、貧富不均的情況
,成了社會的普遍現象,「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成了台灣目前的最佳寫照。

社運團體產生許多無力感,卻又因政黨情結作祟,因而無所適從,轉而開始厭惡政
治,產生去政治化,失去已往社運團體引以為傲的改革活力與衝勁。如果說社運團
體因為在政黨輪替後失去了奮鬥的目標,甚至因為政黨情節作祟而產生了無力感,
以致於對目前的社會現象只有抱怨或是採取不理睬的態度,那反而正中政客們下懷
,讓政客們可以為所欲為。

因為對社會運動式微感到無比的焦慮。這兩年來我不斷的走訪各個社運團體,也花
許多時間去閱讀大量關於全球化趨勢與困境的資料。並且開始到工運團體、教師會
、身心障礙團體參與訓練課程,鼓吹社會運動的再起,希望為台灣民主的深化再做
準備。

政黨輪替的目標,從社會運動的觀點來看,只是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的任務,台灣目
前最重要的事就是應該再度展開第二波的改革運動,重新找回社會運動的自主性,
去除社運團體的政黨情節或派系分野,以國家利益為依歸,共同凝聚第二波改革的
力量,以社會運動落實民主化的內涵。

《時論廣場》中間選民含淚投藍綠?

 吳永毅(作者為「百萬廢票聯盟」發起團體「工委會」顧問)

 新潮流系召集人段宜康以一句「含淚輔選」,對陳水扁宣布呂秀蓮為副手表達不滿
,某種程度的撇清了因為大老身居政府要津而被貼上「保皇黨」的罪名,使新潮流又
站回了民進黨少壯改革派的浪頭。但以一個社運工作者的角度來觀察,我們更好奇的
是,在不久前和新潮流劃清界線的前新潮流政協簡錫土皆,和他所召集的「泛紫聯盟
」號稱六十萬選民,在總統大選時會不會也只能「含淚投扁」?

 八月「泛紫聯盟」成立的前一天,簡錫 以〈重回體制外改革〉投書中國時報,沉
痛的表示當年以「體制外改革」起家的新潮流已淪為保皇黨,並對工農階級採取冷血
政策,因此他面臨了與昔日民進黨同志「割袍斷義」的抉擇;投書也界定了「泛紫聯
盟」的出現,將是台灣民主第二波改革運動的起點,簡錫土皆攻佔新潮流右轉後留下
的中間偏左政治板塊的企圖已經呼之欲出。

 輿論對「泛紫聯盟」成立的解讀,和簡錫土皆的想法相去不遠。進步學界也極為巧
合的提出左/右之辨,本月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在中時發表十五週年主題論文:
〈邁向公共化,超克後威權〉,宣告將展開民主左派的理論運動;簡錫土皆投書呼應
,認為台社的論文將等同於十九年前新潮流在黨外運動發起的雞兔論戰,並指那場論
戰「滋養了台灣社運的崛起、生根發芽的沃土」。

 自主社運/左翼政治開始受到重視,與其用社運再度興起來解釋,不如說是因為台
灣政治經濟的急速惡化,社會普遍期待總統大選除了藍綠之外還有另類選擇。這種期
待透過媒體投射在「泛紫聯盟」身上。然而「泛紫聯盟」在總統大選時,究竟要號召
弱勢選民採取何種投票策略,到目前為止並不明朗。

 而被簡錫土皆指為滋養社運的論戰,其實是以「批康」揭開序幕的。一九七九年美
麗島大逮捕後,黨外領導權由康寧祥為首的公職所取代,急於世代交替的新生代在八
二年開始批康,進而組織了「編聯會」,對康寧祥主導的「公政會」發動「雞兔論戰
」─群眾/反體制路線是雞,議會/妥協路線是兔。台北市議員的陳水扁被封為「雞
」之典範─清流、不包工程,對比選舉掛帥的黨外公職。如日中天的康寧祥,在「雞
兔不同籠」的口號圍剿下,迅速流失了黨外群眾的支持,八三年底立委選舉落敗、黯
然赴美。八四年勝利的雞宣布組成「新潮流」,一路發展成為今日民進黨最
主要的派系。

 而當民進黨逐漸奪取立院席次時,新潮流也同步放棄了群眾路線。一九九三年全民
健保法勞資負擔比例表決時,號稱清流的新潮流竟然和其他黨派立委一樣放水(在場
卻不投票),因此被工委會打入「新國民進黨」爛蘋果家族。次年省市長選舉,工委
會發動在選票上貼「以上皆非」貼紙的廢票運動,簡錫土皆卻公開反對,他對媒體表
示「投廢票等於幫助國民黨」,不幸明年他還是要面對這個難局。民進黨吃定有理想
性的選民無法把票投給泛藍,所以「比不爛」就沾沾自喜了;新潮流只要做到比別的
派系不「兔」一點,他就繼續當「雞」了。

 姑且不諷刺當今總統府裡「雞(阿扁、邱義仁)兔(老康)同籠、統治台灣」的現
象,也暫時不批評新潮流將社運當作奪取權力的工具(例如學者吳介民以「馬基維利
論」描述民進黨和社運的工具性關係);我們要提醒「泛紫聯盟」的是:新潮流十九
年前為了成就自許進步的群眾路線,是以犧牲黨外接班人康寧祥為代價。如果簡錫土
皆認為重回中間偏左路線是台灣民主必要的選擇,面對可能挖走幫助阿扁連任的選票
,他到底會做什麼樣的決定呢?對於在上屆總統大選還替阿扁草擬勞工政策白皮書的
簡錫土皆,這必然是痛苦的挑戰,不過卻也是「泛紫聯盟」六十萬具理想性
、卻變得無奈怨懟的選民的共同歷史課題─是否含淚投票給民進黨,那由雞變兔的昔
日革命夥伴?

 我想強調,在現實條件尚無力組黨、也無緣推出第三組候選人時,投廢票還是「弱
勢者走自己的路」的最好開端。我們對阿扁是否落選沒有興趣,因為自主性社運團體
對連宋也沒有任何好感;我們與簡錫土皆的對話一樣適用於目前泛藍的社運領袖,例
如擔任親民黨不分區立委、全國總工會理事長林惠官,面對金光閃閃的國民黨新任中
常委,林惠官難道能夠和蘇貞昌一樣「含笑輔選」嗎?

 全民健保投票至今轉眼已十年,簡錫土皆終於決定再重回寂寞的自主社運和左翼行
列,因為他有相當的號召力,能夠將中間偏左的政治板塊從民進黨「比不爛」的陰影
中移出,我們鄭重期待他自覺的肩挑起說服「泛紫聯盟」成員超越「阿扁情結」的歷
史角色、走自己的路!因為「泛紫聯盟」如果能採取明確的行動,必然牽動更大的中
間選民板塊(學者認為多數帶有淺藍的色彩)也向左位移,或許才能看到他期待的第
二波民主改革浪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