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上、下)》心得

從四月拿到《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上、下)》後,直到今日才把兩本書都看完。本書是錢理群在交大社文所講課內容再增補而成的書,作者看了一千多萬字的文獻,寫出七十萬字的書寫,套句後記所言,他在1995年想寫出的感受是:「平靜而從容的敘述調子,內蘊著歷史的激情與蒼涼。」大抵上我覺得可以感受得到這股力量從書中湧現出來,也就讓我如上課般的理解這門課,吸收了內涵。

   
   
從曹征路的《民主課》到白承旭《文革的政治與困境:陳伯達與「造反」的時代》,以及本書,我覺得算是我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大補課,加上先前讀書會念的《陳獨秀傳》,算是把近代中國共產黨的脈絡稍微搞懂,要爬梳這些歷史對於身處位置來說並不容易,關於這部分的知識親近性得從自身經驗開始抓,才稍微有機會以此心去閱讀內容。
      
毛澤東思想對於非處當時中國的脈絡當中去看待,任第三世界國家的革命者、知識分子都可以拿著毛的論述講大話,而且都可以說得頭頭是道,講著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也可以如同看見瑰寶一般去面對;而處在反共陣線的人們則是說起了毛澤東失能造成大饑荒造成數千萬餓莩生靈塗炭、又恣意虐殺百姓的傳說故事,這倒也和如今官方定調的「十年浩劫」路線吻合,卻也是毛澤東自評所提及:「對文化大革命,總的看法:基本正確,有所不足。現在要研究的是在有所不足方面。三七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看法不見得一致。文化大革命犯了兩個錯誤:一、打倒一切;二、全面內戰。打倒一切其中一部分打對了,如劉、林集團。一部分打錯了,如許多老同志,這些人也有錯誤,批一下也可以。」在這部份上鄧小平所繼承後的定調過程,始終不脫離毛的自評。
      
我最好奇的其實還是毛的文革口號「炮打司令部!」的極限,召喚攻打的底線如果真是停留在毛澤東以下,無法清理毛澤東本身的話,那這個由下而上的文化大革命路線,極限就是不傷及毛本身,清理的是底下的幹部,而炮打資產階級司令部的劉少奇,也切割他跟鄧小平的關係,毛藉著中央刊物發表意見控制文革,到處巡視,實際貫徹執行者文革理念的是鄧小平。而書中提及鄧小平所延續的政治手段藉著實用主義的抽取,最終只剩下貫徹黨的意志,不容黨被挑戰。
    
錢理群認為當代中國的樣態是不出毛澤東時代的,這些接班人都是事先安排好,一路以各種黨內權貴路線被保護至今,都是思想上毛的繼承人,只是失去了毛不斷地發動階級鬥爭來動搖他們治理權的力量,他們的權力鞏固就更加迅速,在鄧小平南巡後甚至都高幹子女下去辦公司、搞特權的結果,就是富賈一方剝削殆盡全國農民工的生產力。
    
對我來說,經歷毛時代的人基本上在身子裡頭都有一個思考的驅力,儘管身體、知識在當時代沒能跟上毛,卻也在不斷的與內在的自己搏鬥,覺得是不是主席走得太前面,我思想犯錯誤了呢?
   
而大躍進當中的無限超趕邏輯也就埋下饑荒的種子,畢竟按量徵收部分歸國家是制度,浮報也就被多徵收,也就造成農村糧食欠缺的問題,而毛澤東這時候要人敞開肚皮吃,又更加惡化狀況,這大概是所謂決策上過於浪漫化的後果,搭配先前的全民運動大煉鋼,這種深耕基層的組織化動員方法,幾乎也破壞不少樹木,搞得生態很糟糕。
    
公有制則是糧食歸公再分配,關鍵問題在於浮報,多徵收就會造成底下不夠吃,小農自己搞可以提高產量,但毛就是不肯接受包產到戶(小農家戶單幹部分徵收,大包乾),因為那基本上會讓資產階級私有化復辟,小農是很危險的反動力量,而他要吃下小農勢力就非得抓住農民心思,在先前建國初期與反右運動當中都努力地拉攏農民,卻在大躍進中不斷剝削農民,這也是蠻矛盾的作法,我是不支持包產到戶,而認為再分配制度下減少幹部腐化、不濫徵浮報就能人人吃得飽。
    
錢理群在書後半段提及民主法制化運動,我覺得倒是有點人權派的主張,而鄧小平所要極力避免的就是走上歐美議會民主的路線,儘管錢理群對於89年後全面噤聲有許多焦慮,卻還是努力地闡述了98年網路民主牆運動的歷史,我覺得這本書真的是堪稱收錄萬分詳細的相關史料,可以從中窺看的好文獻書。
   

毛澤東時代的天才實驗精神恐怕已經難以再現,那是中國前所未有的深耕最基層,皇帝的天下控制不到鄉,基本上最基層單位是鄉紳控制的自治區,因為並不嚴行控制生產,雖偶爾有些變法總想要搞定戶籍、生產量繳稅等作法,通常都無法貫徹,而毛澤東的調查精神卻也使得掌握農村變成掌握生產力的首要,甚至也就創造出無法逃出管理幹部掌握的生產關係,以及強大的動員性質,這都是改變一整代人的習慣與做法,真正改變了中國樣態。關於民主的討論,恐怕在目前台灣這種非民主的生活當中是很難去想像的,但當時毛給人民的大民主,是激盪人們開始思考民主為何物的開端,是身處台灣的美式民主公民社會所難以想像的思路。
   

褒貶與否對於毛以及錢都不是我看完書後的歷史責任,反倒是要大家去看這本可觀的歷史材料,從中去尋找自己對於這些事情的看法,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我無法評介這本書的內容,卻相信大家可以藉著書中的文獻頭,有興趣的話深入去找出相關文章看,或許能產生自己的觀點,就如同在毛澤東時代生長的青年,藉著聽黨中央的《九評蘇共中央公開信》內容而開始彼此辯論,而非僅信一方之言就開始貌似掌握了真理而開始迫害另一方。

推薦大家有時間可以好好看一回,從中去思考自己現在所處的鬥爭位置,以及理論思想與自己的關係,像是錢理群一樣去反思那躁動的熱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